川普關稅來襲,台灣應冷靜應對、審慎布局
美國總統川普宣布「大關稅時代」正式來臨。近日,相關細節逐漸明朗,美國媒體指出,此次關稅政策完全由川普總統一手拍板,甚至是在宣布前三小時才敲定稅率內容。面對此一突如其來的重大變局,台灣行政院也火速推出880億元的因應方案。與此同時,越南與柬埔寨選擇降低對美產品關稅,以互惠姿態爭取美方重新考量;中國則採取對等報復措施,宣布加徵美國產品關稅。各國反應不一,台灣更應保持冷靜,審慎研判情勢,找出最佳因應之道。

本文精簡版刊登於自由時報:https://talk.ltn.com.tw/article/paper/1700409 自由廣場》川普關稅風暴 全民應冷靜應對
川普的目的:重振製造業、吸引外資、縮減貿易逆差
美國此次關稅政策旨在重振製造業、吸引外資、縮減貿易逆差,這些訴求簡明直接,因此獲得川普部分支持者的強力擁護。然而,美國關稅稅率屬總統與聯邦政府職權範疇,縱使我們有所不滿,也無法片面改變美方政策。更何況,這波關稅並非針對台灣,而是對全球各國齊頭並進,單一國家難以撼動其走向,國人務必先有清楚認知。
大關稅的影響:美國的通膨與世界經濟的衝擊
誠然,川普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看法過於片面,這場關稅戰勢必產生廣泛且深遠的衝擊。他認為美國龐大貿易逆差是由匯率操控與不公平競爭所致,但這樣的論點恐怕過於簡化。美元匯率受全球貿易、資本流動與金融投資等因素影響,美國雖有龐大貿易逆差,卻同時擁有龐大資本與金融順差。資金大量流入使美元長期處於強勢地位,提高美國消費力,也間接推升進口需求,進而導致逆差。若再加上高關稅,美國不但無法根本解決逆差問題,還可能引爆通貨膨脹。
台灣應該避免義和團式的反應
關稅宣布後,各種評論湧現,有些聲音情緒化地呼籲台積電立即撤回在美投資,這類言論不啻為義和團式的情緒發洩,並無實際可行性。亦有部分聲音將矛頭指向我國總統、院長、部長,彷彿是他們導致美方課稅,這種指責實屬無的放矢,誤導視聽。
面對如此重大國際變局,台灣應穩健踏實地尋求應對策略。朝野應攜手合作,理性面對,不應煽動支持者要求政府報復或干預企業赴美投資。事實上,企業赴美投資募資,有助於國際能見度與產業擴展,是台灣國力的延伸與展現,應正面看待。
短期紓困有其必要
此外,對受影響廠商提供即時紓困也有其必要性。高關稅可能導致已運輸中的貨櫃被棄單,企業被迫自行吸收成本,尚未出貨的訂單也可能被取消,對企業營運構成重大衝擊。短期補貼與救助有助企業度過難關,而中長期策略應聚焦於擴大對美採購、分散出口市場,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。至於主張抵制美國產品的聲音,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,反而可能加劇對立,應予以節制。
台幣匯率要謹慎拿捏
最後,台幣匯率政策更需審慎操作。若刻意讓台幣貶值以利出口,將使對美順差擴大,可能引發美方反感;反之,若讓台幣升值,又將削弱出口競爭力,這是難以取捨的兩難局面。
冷靜應對、審慎布局
這波衝擊勢必來勢洶洶,政府應全力以赴,審慎因應,但也不宜對民眾過度承諾,避免誤以為一切無虞。我們應靈活應對、維繫產業鏈穩定,順勢調整戰略,尋找台灣的新利基與成長動能。唯有理性應對、審慎布局,才能成為美國可信賴的經貿夥伴,而非淪為情緒主導、口號式反應的受害者。